當前位置:華西商貿網 → 內蒙古自治區概況 → 巴彥淖爾市概況 → 巴彥淖爾觀光旅游 → 巴彥淖爾旅游景點五日游
美麗的巴彥淖爾市旅游景觀
江澤民總書記來磴口視察時在三盛公水利樞紐前與巴彥淖爾市領導合影留念 |
萬里黃河第一閘——宏偉壯觀的內蒙古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欄河閘》 攝影制作:王振林。2009年7月28日)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萬里黃河第一閘——宏偉壯觀的磴口縣三盛公水利樞紐《欄河壩》 攝影制作:王振林。2009年7月28日)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神母峰——攝影秦子敬(攝于2009年5月9日)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09年5月9日,巴彥淖爾市經紀人協會會長秦子敬隨陜西省文化產業促進會副秘書長吳元、理事何志偉前往阿貴廟考察途中,偶爾發現一座酷似女性的山峰,經過仔細觀望,發現這座山峰仰面朝東南方向廣闊的河套平原,背靠陰山,頭的上部有長長的眉毛、高高的鼻梁。方方的嘴唇,而胸部又有強壯挺立的女性乳房。形象逼真酷似女性。蒙古語阿貴廟漢語譯為“神母洞”。就在“神母洞”的旁邊又有一股千百年來自然流淌的天然礦泉水。根據神母與泉水的含意結合及地理位置。故將此峰取名為“神母峰”。意為神母用她那豐滿的乳汁,千百年來,哺育著河套兒女。2009年5月13日,由巴彥淖爾市商務局燕子亮副局長、磴口縣張秀文副縣長、內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董聰明所長、巴彥淖爾市博物館趙占魁館長、陜西省文化產業促進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徐靜等考察團一行前往此地觀賞了“神母峰”英姿。就神母峰的逼真性給予了高度的認可,由此,磴口縣旅游景點又增填了一座靚麗的風景線!吧衲阜濉钡陌l現,為豐富和提高巴彥淖爾旅游文化資源,吸引更多游客。將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
遠古神靈撼天地,百丈偉哉刺青天 。ㄖ袊憧冢“鏅嗨 不得轉載 |
神秘宏偉的巴彥淖爾磴口縣阿貴廟 攝影制作:王振林。2009年7月28日)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國際沙漠汽車、摩托車、自行車拉力賽場
![]() |
![]() |
![]() |
![]() |
![]() |
烏蘭布和沙漠汽車拉力賽 |
騰空而起飛越沙漠的賽車 |
狂奔的摩托車 |
磴口黃河濕地環城自行車拉力賽 |
飛馳的自行車賽手 |
內蒙古磴口縣陰山山脈狼山段太古界、元古界火山巖、礫砂巖大峽谷地質公園
![]() |
||||
走進敖倫布拉格礫巖夢幻大峽谷 |
雅丹地貌——壯觀峽谷 |
青蛙觀日。ㄇ刈泳疵 |
靈芝巖。ㄇ刈泳疵 |
礫巖峭壁 |
礫砂巖洞穴 |
陰泉天洞 (秦子敬命名) |
八戒觀山。ㄇ刈泳疵 |
狹谷大一線天 |
狹谷小一線天 |
峽谷航空母艦 (秦子敬命名) |
峽壁天閣 。ㄇ刈泳疵 |
絕壁相逢 |
博士論壇 |
狹壁樓閣。刈泳矗 |
夢幻天堂 |
火山巖遺址 |
火山巖遺址 |
壯觀的巖漿涌動裂隙和斷層景觀 |
阿貴廟火山巖神母洞奇觀 |
![]() |
![]() |
|||
火山巖遺址 |
在極惡劣環境下生長的植物 |
神母峰 |
神舟從這里升起 — 阿拉善 |
神秘的 — 月亮湖 |
陰山山脈
陰山山脈狼山段太古界、元古界火山巖、礫砂巖大峽谷地質公園位于磴口縣西北部,形成于始新世之后。這里山勢高聳陡峻,斷層巖漿涌動遺跡壯觀,敖倫布拉格礫砂巖夢幻大峽谷歷經億萬載風沙、雨水的侵蝕與打磨,穿越時空隧道,承接自然之神工,蜿蜒曲折,溝叉縱生,時而開闊、時而狹窄,變幻莫測,妙趣橫生。人根峰頂天立地,飽含天地之靈氣,神母峰酷似美女,挺拔豐滿的胸懷面向廣闊的河套平原。古稀沙漠植物鮮花遍地。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獨特。特有的文化底薀使之極富科研、文化、觀賞及地質研究價值,吸引著越來越多得國內外地質學家和游客到此觀光旅游。 |
![]() |
![]() |
![]() |
![]() |
![]() |
巴彥淖爾市政府大廈 |
磴口縣富源廣場 |
美麗的烏拉特草原 |
壯觀的磴口縣黃河大閘 |
跨黃河雙軌鐵路大橋 |
![]() |
![]() |
![]() |
![]() |
![]() |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
黃海沙灘游泳場 |
烏蘭布和沙漠綠色植物園 |
同心鎖 - 永昌、永固、永恒 |
|
![]() |
![]() |
![]() |
![]() |
![]() |
磴口縣欄河閘夜景 |
浩瀚的烏蘭布和大沙漠 |
沙漠駝鈴 |
烏梁素海 |
美麗的納林湖風光 |
![]() |
![]() |
![]() |
![]() |
![]()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
洪羊洞 |
阿貴廟喇嘛 |
阿貴廟 |
納林湖旅游 |
![]() |
![]() |
![]() |
![]() |
![]() |
陰山巖畫 |
三盛公百年天主教堂正門 |
三盛公百年天主教堂 |
秦漢長城 |
雞鹿塞 |
![]() |
![]() |
![]() |
![]() |
![]() |
雞鹿塞 |
烏拉特后旗恐龍化石保護區 |
恐龍化石 |
四大股廟 |
敖倫布拉格礫巖夢幻大峽谷 |
![]() |
![]() |
![]() |
![]() |
|
趙長城 |
漢長城 |
出土文物 |
神母洞 |
中蒙邊防界碑 |
![]() |
![]() |
![]() |
![]() |
![]() |
大漠奇石——沙漠玫瑰 |
歡樂的牧民 |
磴口縣欄河閘夜景 |
華萊士(河套蜜瓜) |
墨西哥客商來品嘗華萊士 |
![]() |
![]() |
![]() |
![]() |
- |
金牛翻大山(常連慶攝影) |
黃河濕地萬畝葵花園觀賞塔 |
馮玉祥糧倉 |
浩瀚的沙漠 |
- |
攝影:秦子敬(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旅游風景介紹
萬里黃河第一閘——宏偉壯觀的磴口縣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運行40多年來,歷史性的把黃河水災害變成了寶貴的水資源,成就了“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經典,從而河套平原被譽為“塞外江南、塞上糧倉”。在農業灌溉、防凌防汛、工業用水、水力發電及交通運輸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內蒙古西部地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自治區和巴彥淖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和國家領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彭真、烏蘭夫、程思遠、錢正、喬石英等先后在這里留下了難忘的足跡。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以其博大的精神,雄渾的氣勢、特有的神韻令人向往。黃河不僅養育了中華民族,而且也哺育了英雄的河套各族兒女,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里,河套兒女與黃河相依為伴,與自然界進行了長期斗爭,各族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共同生活、勞動、融合、傳承,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河套文化,而今的河套平原市場繁榮、車水馬龍、麥浪滾滾,牛羊成群,民族團結,百姓安居樂業,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天下第一鎖——同心鎖 位于磴口縣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萬里黃河第一閘”西側,是勤勞的河套水利建筑專家利用拆除黃河舊閘門不修鋼扳費物利用,建造起的一座多功能環保型雕塑。該同心鎖高27米、重240噸。其主體構思由三把鎖組成,這三把鎖被分別命名為永昌、永固、永恒,她不僅象征著天下人永結同心、事業永昌、愛情永恒、婚姻永固、也預示著黃河及其水利工程安瀾永固;以黃河中華母親之河為見證,祈愿國家昌盛、江山永固。登上鎖頂觀光臺,黃海美景、大漠奇觀、田園景色、小城風貌盡收眼底。 丹東、北京、西藏高速特大跨黃河公路大橋 始建于2002年,2004年正式通車。大橋按平原微立分離式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建橋,橋體全長1579米,總投資約10億人民幣,是連接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樞紐! 敖倫布拉格夢幻大峽谷 夢幻峽谷位于敖倫布拉格境內,哈魯奈山南麓,峽谷長數公里,峽壁由褐紅色礫巖組成,是在早期流水作用侵蝕下形成的丹霞地貌基礎上,又經風蝕作用下形成的雅丹地貌。峽谷兩壁刀削般的陡峭險峻,又凸顯出許多形象怪異、形態逼真的巖石,有“猴子望月”、“蘑菇云”、“一線天”、“懸空石”等。整條峽谷蜿蜒曲折,溝叉縱生,時而開闊、時而狹窄,變幻莫測,妙趣橫生。峽谷內一汪清泉常年滲流,炎夏盡管峽谷外面氣溫極高,但峽谷內卻涼爽宜人,整個夏秋季節綠草如絨毯一般油綠誘人,不時有山雞、野兔子、野鴨子、野鴿子和各種野鳥光顧飲水嬉戲。這里還生長著紅柳、蒙古扁桃、榆樹、甘草等多種植物,開花結果季節實乃如詩如畫,令人流連忘返,更是畫家攝影家啟迪靈感,展示才華,發揮想象,盡情創作的天堂。 敖倫布拉格融雅丹地貌與丹霞地貌為一體,記錄了百萬年來該區地貌的變遷及地質的演化過程,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和美學觀賞價值。二00三年自治區副主席楊利民來我鎮考察時,偶爾進入,不僅對眼前的美景贊不絕口,大加感嘆。繼而欣然命毛,題寫了“西部夢幻峽谷”!拔鞑繅艋脥{谷”是此山中的一大景觀,峽谷由深紅色的秒石構成,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瑰麗無比,氣勢恢宏。 敖倫布拉格擎天柱——人根峰 距內蒙古磴口縣西部70公里處的陰山南麓敖倫布拉格鎮境內的萬丈巍峨陰山下,矗立著一根褐紅色的天然風蝕礫巖石柱,石柱高28.5米,最大直徑8米,十人環抱。此石柱偉岸挺拔、昂然聳立、直刺藍天、惟妙惟肖,因它酷似男性生殖器,故又名“人根峰”。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奇特自然奇觀之一。 “人根峰”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此乃世界土著民族生殖器崇拜之遺風也,在世界各國皆有,但如此之巨大、雄偉、逼真,此乃世界絕無僅有。更讓人難以至信的是28.5米石柱身處半山腰,四處無任何水源,頂端卻綠草成蔭,這一奇特景觀又為“人根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頂部之水何處來也?讓人回味無窮。也有人傳說此物為宋朝巾幗穆桂英的拴馬柱。 在"人根峰"旁邊的山崖下有一座始建于嘉慶十五年的廟宇--紅塔寺,寺廟香火繚繞百年不衰,誦經聲不斷,每年都有近萬名四面八方的香客前來還愿、瞻拜。適逢農歷八月二十五的廟會時,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也有不孕婦女、陽痿男子千里來此跪拜,皆得奇效。 敖倫布拉格“人根峰”奇觀,仰目視之,令人頓生肅穆敬畏之心!哈佛博士云:此乃世界土著民族生殖器崇拜之遺風也,各國皆有。如此巨大、雄偉、逼真者,全世界絕無僅有,宜隆重申請聯合國世界自然奇觀遺產,嚴加保護,定能引起世界各國人士蜂擁而至,參拜此大自然奇觀!于靈魂震撼之時即興賦詩曰: 一柱擎天號“人根”, 漢代雞鹿塞石城遺址 位于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哈隆格乃山口,是秦漢時期著名的軍事要塞、西漢時期中原與匈奴經濟政治往來的重要關卡,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甕城之一。據史料記載,公元前二世紀,大將衛青北擊匈奴,曾在此屯兵扼守。石城呈正方形,由天然花崗巖、砂、石塊夾砌而成,每邊長68米,占地4692.25平方米,殘墻殘高約8米,城四角各有加固工事,城門南向,整座石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據《漢書,匈奴傳》記載,呼韓邪單于曾三上長安,與漢朝修好,第一次于公元前52年,此去長安的主要原因是因與其兄長爭位,謀求漢朝支持;第二次于公元前43年,漢元帝派兵6萬拒守關內,以示支持;第三次于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又赴長安,漢元帝將王昭君以公主的身份賜予單于為妻,同年相伴出塞路經雞鹿寨,在此居住兩年之久。據傳,北方人多姓劉與漢匈多年通婚有關,因匈奴習俗以娘舅姓為己姓。 陰山巖畫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首著名的《敕勒歌》向我們展示了古代河套地區優美的自然風光。然而,歷史推移、滄海桑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陰山則是荒涼雄渾的大漠雄關遺跡。有誰能證實這里曾經牧草茂密,牛羊遍地呢?陰山巖畫,將為我們解開這千古之謎。 位于磴口縣陰山格爾敖包溝和默勒赫圖溝的近萬幅巖畫組成了綿延千里的藝術畫廊,攜刻著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珍品。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初,陰山巖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發現,并記錄在著名的《水經注》中。據專家考證,這一地區的陰山巖畫始于石器時代,大量出現則在秦漢時期,一直延續到清代。巖畫多鑿刻或磨刻于峭壁、溝壑岸邊的巨石之上或在突兀而起的的黝黑色石叢之中。巖畫的形成大多是采用堅硬的石料或金屬器具在巖石上打擊成麻點,在將麻點連接成線條,組成栩栩如生畫面。陰山巖畫題材十分豐富,它從各方面真實的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生產生活場景和藝術審美觀念,是一部真正的無字史書。從巖畫的內容看,動物巖畫所占比例很大,有山羊、綿羊、羚羊、鹿、馬、牛、豬、狗、虎、豹等20多種動物圖。此外還有狩獵、舞蹈、駕車、騎士、穹廬氈帳、文字等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社會生活概況等畫面。陰山巖畫作為古代北方草原、山地文化的一顆燦爛明珠,具有重要的科學、歷史價值。這些浩如煙海的藝術作品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巖畫藝術叢中一塊瑰寶。 紅教古剎——阿貴廟 說起“紅教“,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藏傳佛教的歷史吧!藏傳佛教的傳播歷經風雨滄桑,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在其妻尼泊爾公主影響下信奉佛教的傳播有了較大發展,八世紀印度僧寂護和蓮花生到西藏傳布顯、密兩系佛教,九世紀贊普郎達瑪禁止佛教傳播,十世紀得以復興,十三世紀后期在元統治階級的扶持下,上層喇嘛開始掌握政權,并在蒙古地區得以傳播,主要教派有: 1、寧瑪派:意即舊派為最早的派別,奉蓮花生為師主,因該派戴紅帽,亦稱紅教,其戒律比較松散,教徒可以娶妻、生兒育女。 阿貴廟屬“紅教”即寧瑪教派,尊蓮花生為師祖,公元774年蓮花生就在此開始了傳教活動。廟宇始建于公元1798年,占地100多公頃,海拔1500米,定藏名為“拉西布仁.嘎定林阿貴”,阿貴即山洞,因此處奇洞攀巖,仙境妙筆,故得名阿貴廟。整個廟宇雄偉壯觀,結構緊湊,屬典型的藏式建筑。相傳,清康熙36年潤三月初十,康熙親征葛爾丹返回途中,由寧夏橫城經磴口,在阿貴廟稍作休息,因感于廟宇之壯觀,提筆賜阿貴廟為“宗乘寺”后用滿、蒙、藏、漢四種文字制作成匾,從此,聲名大振,鼎盛時期有僧400余人。它轄有兒駝廟、溝心廟、麻尼圖廟、蘇木日格廟等,被列為自治區十二個重點寺廟之一,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紅教”廟宇。整座寺廟依山而建,廟宇處在山谷中極像花蕊,周圍幾座山峰像花瓣,總看,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 阿貴廟是著名的山林寺廟,按山形布局的古剎群內,正中是九九八十一間的“大雄寶殿”,主供釋迦牟尼,上有“宗乘寺”大匾,左右則為陪殿建筑,雕粱畫棟,神塑顯目,壁畫故事甚多,尤以浮雕最為逼真,龍體盤旋飛騰,造型優美壯觀。每逢農歷七月初十、九月二十五廟會盛開之日,各地香客游人紛至而來,客人們飽覽勝地風光,贊不絕口,留連忘返。 阿貴廟佛教祭殿及廟宇殿堂以它的神奇絕妙聞名遐邇。在大殿周圍的懸崖峭壁上有5個奇特的天然巖洞:蓮花生洞、上樂金剛洞、護法神洞、仙女洞、洪羊洞。其中“蓮花生洞”(即阿貴廟),洞內約200平方米,供主神蓮花生塑像,是喇嘛們設壇、供奉、誦咒、灌頂的場所,香火極旺。洞口邊的青石上,有一男人的腳印,相傳是蓮花生在此隱居、修煉、降妖時行走的足跡。傳說“仙女洞”中曾住著西藏松贊干布的兩個夫人,分別是尼泊爾犀尊公主和唐太宗的文成公主,洞內還供有21個仙女塑像。 阿貴廟神泉 位于阿貴廟北溝的格爾敖包溝內,泉水晶瀅透徹,甘甜爽口。相傳是蓮花生賜泉水于百姓,甘泉水噴涌不涸,山前有兩塊似人形巨石,傳說是蓮花生派壇前神童、玉女鎮守神泉,因不守神規,被蓮花生大師作法變為石頭,當地人稱之為夫妻山。在山泉周圍,水草茂盛,郁郁蔥蔥,即使是數九寒天,這里也是一片蔥綠。據科學家考證,阿貴廟的泉水是一種優質礦泉水,含有人體必需的碳、氫、鉀、鍶、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此水,具有健美皮膚、養身益壽、防病治病等功能。難怪人們說:“神水淙淙天上來,庶民飲露福長在”。 三盛公天主教堂 始建于1891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教堂吸取了西洋建筑風格與特色,造型富麗堂皇。主要建筑為圣堂,站地面積達675平方米,布置莊雅肅穆。附屬建筑有修道院、修女院、果樹林園,風格獨特,自成一體。每逢重大教物活動,不僅本地區的教徒聚集教堂,銀川、平羅、定邊、包頭及巴彥淖爾市各旗、縣的信徒也蜂擁而至,場面極為壯觀,令人感嘆。 古長城 位于陰山山脈西段布都毛德溝西臺地,是一組保存完好的古文化建筑群。古長城由大小兩個方形小城相接,大城居南、小城居北,為秦漢時期的城防建筑。在西邊山坡上,有以巖石砌壁,中間填沙的長城,這段長城長達千余米,如今殘高4米以上。長城北端的山峰上,有峰火燧三座,為巖石、粘土和草繩混合筑成,如今殘高3米以上。遙想數千年,這里戎馬倥傯,狼煙迭起,曾演出過多少威武壯觀的歷史畫卷,留下后人代代評說。 洪羊洞 位于磴口縣城西北80公里的狼山之中的阿貴溝內,是伽樓羅天神的奉處,洪羊洞南山上有傳說中的李陵碑,南有趙長城的烽火臺,北有阿貴廟的古巖畫,是一個獨具情趣的游覽盛地。洪羊洞長30米。平均高度2.5米,寬3米,自然防護層厚度50米。入洞約8米,地勢漸寬,再入20米深處,登上10幾個臺階,又有一洞,深6米,寬4米,高2米。洞左有一小石門,進石門上下八級臺階即被堵塞。洞底有水,石縫中亦有泉水溢出。洞壁上,鑿有兩個一米見方的神龕,木頭鑲邊,里面有塑像兩尊,一為焦贊,一為孟良。據傳,因盜楊繼業尸骨有功,故立尊像供奉。洪羊洞雖地處西北大漠,但它的一奇、二幽、三高、四險卻吸引了不少中外游人。洪羊洞與傳說中的楊家將和后人編著的《楊家將演義》有密切關系。洞內的紅土又稱|玉光土”,是蒙醫常用的藥材之一,具有消炎、止痛等功效。 金堂廟 又稱慈云寺,位于磴口縣隆盛合鎮金馬湖北邊,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是河套地區首座漢佛寺院!按仍扑隆钡拇笮蹖毜钣小岸垜蛑椤,前壁彩繪滿墻,兩側有兩個小陪殿,廂房在倆側縱列,各10余間。殿內1.5米寬的凈臺上。5尊佛像彩繪金身,清靜幽雅。1851——1862年間,“哥老會”焚燒寺院,慈云寺遭到慘重破壞。1901年再次 難,留下一片殘 斷壁,1930年重建,文革再次被毀。1989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得已重建,寺內共有房屋六間,建筑總面積108平方米,整座建筑雄偉壯觀,院內幽靜清新,F有居士19人,教徒400,每逢廟會各地前來念經訟佛、觀光旅游人員眾多,場面十分壯觀。 窳渾古城遺址(蒙古語——保爾浩特)(漢語——土城子) 位于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西南約三公里處,始建于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古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最長250米,南北長200米,北與西北被沙漠覆蓋,墻寬9-13米,南墻中部有一缺口寬約20米,約為城門。城北東北墻殘高1-2.5米。城中部略偏東有一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臺地,探得文化層有1-3米深。下面為漢代文物,出土了大量灰陶器和漢代建筑材料;中層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殘片數種;上層為明、清文化層,有大量鈞窯殘片,如青花瓷殘片。在斷 殘壁的表面也可揀到鐵鏈、三 銅合金箭 扽等。臺地東100米處,曾出土兩件唐代金碗,其一為蓮花狀口徑;另一件呈圓形口徑,刻有纏枝牡丹和忍冬花紋,工藝精巧,花紋逼真,隨在地下埋藏千年,出土時仍然金光閃閃。 臨戎古城遺址 位于磴口縣補隆鎮河壕村西,始建于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24年),是漢武帝建立的朔方郡郡址所在地。古城呈長方形,城墻由黃土夯實筑成。南北墻長約450米,東墻長637.5米,西墻長620米,古城西北部及東北部還殘留著0.5-2米高的土 。出土文物有:繩紋磚、瓦、罐、壺、甕、盆等灰陶片,上面都帶有繩紋、波浪、方格、斜方格等紋飾,此為漢代陶瓷的明顯特征。有鐵作坊遺址,出土大量箭頭 、刀等殘存物。類似西夏遺物。 三封古城遺址 亦稱陶升井古城,位于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約5公里處,始建于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古城長約118米,出土有磚、瓦、陶片、漢漢武帝和王莽時期的五株、大泉錢幣等文物。 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區 該區位于烏拉特后旗寶音圖蘇木巴音滿都呼嘎查東7公里處,距賽烏素40公里,1979年發現,1988年先后有中加(加拿大)、中比(比利時)恐龍聯合考察隊數次實地考察、挖掘出土了一大批距今7000萬年的白堊紀恐龍化石和多種哺乳爬行類化石。其中一原角龍全骨骼化石屬世界罕見,三窩完整的原龍長形蛋化石,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哺乳類動物化石的空白,該地堪稱恐龍化石寶庫 后契勒陶力蓋遺址 1970年,在烏拉特中旗杭蓋戈壁蘇木西南4公里處的后契勒陶力蓋(漢語意為火石梁),發現石器時代的石器打制場,發掘出石核、刮削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等文物。 沃野鎮古城遺址 位于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鄉東南5公里處,建于北魏。古城東西長1040米,南北長680米,南墻東部還有東西約340米,南北約200米的外墻。城墻殘高0.5~1.3米。城東北角有一高大夯土堆,可能是角樓遺址。城內到處有磚瓦和碎陶片,曾出土有瘦蓮花紋瓦當,均屬北魏遺物。 呼魯斯太遺址 位于烏拉特中旗呼魯斯太蘇木,屬青銅器時代遺址。在這里發現典型的連珠狀匈奴牌飾。旁有春秋時代的匈奴墓群。 三頂帳房古城遺址 位于烏拉特前旗黑柳子三頂帳房村南0.5公里處,古城東西長1120米,南北寬近1000米,西墻和南墻西段部分殘高3~4米,其他部分殘高1~2米,呈土壟狀。城東北角有較大型夯土臺地,似為角樓遺址和角樓附近建筑物遺址。城中部偏南也有一處較大的建筑臺基。城內其他地區遍布建筑材料,特別是曾出土有典型的漢代瓦當和“長樂未央”銘文磚,此為其斷代的依據之一。城中出土的器物有陶制罐、甕、瓶、盆、鼎以及兩漢五銖和新莽大泉等貨幣。除了兩漢的器物外,還出土有環狀石器和典型的戰國大鐵鼎,這證明漢代之前,此處已成為要地。古城遺址的西部和東北部有大量的古墓葬。 西受降城遺址 位于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鄉西南15公里的圄圈補隆村東。建于唐代。此城東西寬280米,南北長420米。城墻大部分坍塌,只留北墻示口東南城角樓。出土文物有“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等銅錢數枚。受降城是唐代設置的軍事城堡。 光祿塞遺址 位于陰山山脈的大青山與烏拉山分界的山峽之中,山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河谷內地勢平坦,古固陽道由此北上,歷史上又是我國北方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的通道。據考證,光祿塞就是昆都侖河通向大青山后峽口的,坐落在烏拉特前旗明安鄉的小召門梁古城。城分南北兩部分,南為外城,北為內城。內城東西長80米,南北長87米;外城東西長59米,南北長110米。內城有多處建筑基礎,出土的遺物,多為漢代的陶片,不見磚瓦。古城何時廢棄,已無從可考。但據記載,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南下投漢,請求留居光祿塞,就是住在這里。后來(公元前33年)胡漢和親,昭君出塞,出的就是光祿塞,從此,邊塞上出現了幾十年民族友好相處,經濟繁榮的局面。所以古城又是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達日蓋遺址 達日蓋遺址位于烏拉特后旗達日蓋山口,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遺址不遠處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為新石器時代狩獵民族的遺址和墓群。 趙長城 在烏拉山南麓,可見到斷斷續續時隱時現的一條帶狀石垣,這便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27年(前299年)修筑的長城遺址。它沿烏拉山南緣延伸42公里到烏拉特前旗宿亥鄉消失。 另外還有一條趙武靈王27年(前299年)修筑的長城。它經包頭市固陽縣進入巴盟烏拉特前旗的小余太鄉東北,沿查斯太山向西入烏不浪口,經色爾騰山北麓再過狼山口,在狼山北麓西北伸入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西消失,在巴盟境內長達240公里 漢長城 在烏拉特草原上,有兩條近似乎行的長城向西北方向延伸,相對垂直間距為10~80公里。南邊的一條長城從烏中旗新忽熱蘇木東北20公里處進入巴盟,總體沿西北方向,經烏蘭蘇木的烏蘭呼熱,過川井蘇木,經沃博爾呼熱和阿爾呼熱入烏拉特后旗巴音前達門蘇木境內,經寶音圖、烏力吉蘇木西北入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巴盟境內長約300公里。北邊的一條長城從烏中旗巴音蘇木的巴音圓圇東37公里處入巴盟境內,沿西北方向經敦達烏蘇,轉西經巴音杭蓋蘇木、過伊很查干入烏后旗,經巴音前達門蘇木巴音查干向西南入寶音圖蘇木,再向西南人烏力吉蘇木,復轉向西北,經烏力吉蘇木的沙爾扎塔、呼倫陶力蓋西北入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在巴盟境內長約280公里。經考證,這兩條長城是公元前102年漢武帝派光祿勛徐自為和路博德所建。 現代學者多稱北邊的一條為“漢外長城”,南邊的一條為“漢內長城”。這兩條長城和趙秦長城在構筑方式上不同。趙秦長城因山崖、溝壑據險而筑,幾乎全部用石頭筑成;而漢外長城和漢內長城多在草原通過,一般無險依,無石可用,只好夯土為墻,經兩千多年風雨寒暑,遺址高度多在0.5~1米左右,寬約4~8米,許多地段被今人當做道路使用。這兩條長城個別地段用石頭筑成或外筑石內包土,在烏拉特后旗烏力吉蘇木北15公里處為筑石包士的長城。 大樺背 陰山山脈西段南支的烏拉山主蜂就是著名的“大樺背”。位于烏拉特前旗東部60公里巴音花鎮北。這里古木參天,白樺蔥籠,松柏如濤,百鳥啼鳴。夏秋之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為療養避暑勝地。登上大彬背山頂,包頭市、黃河、明安川等盡收眼底,烏梁素海的湖光山色一覽無余。 烏蘭布和沙漠(烏蘭布和——蒙古語懌為 — 紅色公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烏蘭布和沙漠屬中國八大沙漠之一,總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東北部伸入巴彥淖爾市境內3370多平方公里,在磴口縣境內面積達2846平方公里。生長有甘草、花棒、麻黃、肉蓯蓉、鎖陽、沙棘、梭梭等上百種名貴中草藥材和沙漠植物。天然大小湖泊200多處,湖中野生水禽185種,植物86種,浮低棲動物67種,每當夏季來臨之際,百鳥爭鳴,蘆波蕩漾,山水、草原、沙漠與藍天白云連為一體, 牛羊成群,牧歌聲聲,一派蒙古族游牧景象,景色迷人,讓人一飽眼福,留戀忘返。 烏梁素海 位于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東北23公里處,總面積約為45萬畝,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烏梁素海,蒙語意為生長紅柳的地方。烏梁素海久有“塞上明珠”之譽。每年春、夏、秋三季有120余種珍禽水鳥到這里生息繁衍。湖里還以盛產金鱗紅尾,味美異常的黃河大鯉魚而著稱。烏梁素海還以它天然而成的優美景色而聞名遠近。 烏梁素海,蒙語意為盛產紅柳(檉柳)的地方,其前身為黃河故道,形成湖泊約在一百年以前。1950年,烏梁素海最大水面為120萬畝,后來水位下降,湖面逐漸縮小。目前,湖面南北長35至40公里,東西寬5至10公里,面積為44萬畝。湖面海拔1018.79米。湖水最深為2.5米左右。 烏梁素海是內蒙古重要淡水漁業基地之一,水質肥沃,水產資源豐富,有北國水鄉之稱。黃河鯉魚是烏梁素海的特產,色美味鮮,久負盛名。烏梁素海還出產鯽魚、草魚、鰱魚、赤眼鱘等20多種魚,年產魚 300多萬斤,最高年產800萬斤。另外,烏梁素海還是珍禽水鳥的棲息繁衍之地。每年春、夏、秋三季,有120多種禽鳥生活在這里。其中疣鼻鵝、大天鵝、斑咀鵜鶘是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烏梁素海豐富的特產和美麗景色吸引了大批游人,成為旅游觀光的勝地。在這里可以觀賞湖光山色,可以探索珍禽候鳥的活動奧秘;也可以泛舟暢游,體察魚鄉的生活風韻。 神秘的月亮湖 月亮湖做為騰格里達來的中心旅游區,濃縮了整個騰格里沙漠的生態世界和地質構造奇觀。在其周邊棲息生長著沙晰、沙雞、鎖陽、紅柳、白刺、苦豆子等珍奇的動植物。同時,月亮湖也是千萬年地質演變留下的遺跡——沙漠湖盆地。由于獨特的地質構造,所以在它的周圍遍布著罕見的黑泥沙灘,黑沙泥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一種上佳的浴膚產品。月亮湖的“黑沙泥療”正越來越成為游客的強身健體的娛樂項目。同時,還因為月亮湖獨特的地質構造,使月亮湖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狀,乘飛機俯瞰月亮湖狀似一幅中國地圖,從其東湖岸看又似一個彎彎的月亮,所以當地人分別將其叫做“中國湖”和“月亮湖”,月亮湖的名字達來也因此而來。 中國內蒙古西部奇石城 大漠、戈壁奇石,來源于中國內蒙古西部陰山山脈、巴丹吉林、烏蘭布和大沙漠的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中蒙邊界馬鬃山、戈壁瑪瑙湖、戈壁蘇宏圖、銀根等1700公里地帶上。國際公認最好的奇石大都產自中國西部大漠與戈壁,其原巖來自各地質年代(元古代 - 第三紀、16億年 - 200萬年、第四紀、200萬年 - 現在)。具有中國西北陰山山脈、大漠、戈壁元古奇石之特色,世界獨有、別具一格,容“古、奇、珍、稀”。含瑪瑙、碧玉、石英、水晶、玉髓、長石等硅酸鹽、二氧化硅質地。集抽象、奇異、怪石、圖案、紋理、色彩、形象、晶體、化石、隕石等奇觀。廣納日月之精華、飽含天地之靈氣,歷經億萬載風沙打磨,穿越時空隧道,承接自然之神工,終成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造型奇石,堪稱西部之珠、乃天下石中之珍品。其濃厚的西部大漠、戈壁特有文化底薀使之極富科研、文化、觀賞及收藏價值。中國內蒙古西部奇石城坐落與巴彥淖爾市城區。這里交通便利,京藏高速、110國道、京包蘭鐵路貫通全境,距巴彥淖爾機場僅25公里。收藏“大漠、戈壁奇石”數十萬件。深受廣大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的青睞。至此,“西部大漠、戈壁奇石”已形成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又一靚麗的風景線,也為內蒙古奇石走向世界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從這里進入西部奇石城 → 西部奇石城 巴彥淖爾機場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通航 巴彥淖爾機場于12月30日正式通航,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個正式運營的民用機場。首航開通北京——巴彥淖爾往返航線,由國航波音737執飛,機場已開通客服熱線0478-8206888,24小時接受旅客問詢。從12月30日起執行,08:10由北京起飛,09:55到達巴彥淖爾;10:55由巴彥淖爾起飛,12:40到達北京,票價最低2折起。該航線12月30日、31日每天各一班,2012年1月4日起每周一、三、五、六執行,春運期間將根據客流情況調整班次。巴彥淖爾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建設3個停機位,登機橋2座,航站樓面積7076平方米,跑道長2600米,站坪面積18900平方米。機場按照滿足2020年吞吐量2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10噸設計,可滿足波音737-800、空客320及以下機型起降。 |
巴彥淖爾旅游接待中心
巴信息咨詢:-0478-4213382 手機:13804783685 15847853315 電郵:qzjnmdk@163.com QQ:1005930473@qq.com